郭开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www.hnedu.gov.cn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31日 13:05 浏览数:99224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四化两型”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

——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  郭开朗

(2011年11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深入贯彻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背景下召开的,意义重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一五”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职业教育工作。刚才,五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自身职责也作了表态性发言,讲得很好。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职业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2006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发展方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省的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是初步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有高等职业学院66所、技师学院6所、中等职业学校552所、技工学校123所、乡镇农校1960所、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129个,初步形成了以高职学院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农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网络。中等职业学校中,政府主办205所、行业企业主办96所、民办251所,分别占37%、17%、46%;高职学院中,政府主办25所、行业企业主办29所、民办12所,分别占38%、44 %、18%,初步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专业215个,高职院校设置专业388个,基本形成了覆盖我省优势产业、基础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专业布局。职业教育已成为我省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2006年以来,通过实施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建设了28所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71所示范性中职学校、49个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57个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和一批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各地根据本地实际,也立项建设了一批市级、县级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地注重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中等职业学校由2006年的712所调减到目前的516所,校均规模1623人,调减专业点56个,新增专业点57个;高职院校调减专业点110个,新增专业点282个,校均规模6439人;有85个县市区建设了县级职教中心。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职业教育项目。截止目前,我省有9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排全国第6位;有国家精品课程61门,排全国第5位;有2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排全国第8位;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92所,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26所,236 所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学校,117所职业院校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初步形成。同时,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中职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制度,培训了3627名中职专业教师,选派1330名教师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聘请现场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等形式,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7%;通过研修班、考察交流等方式,加强了院校长和管理人员培训,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三是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全省职业院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职业院校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努力构建产学研共生发展的深度协作机制。目前,全省已成立职教集团23家,加盟合作单位1893家,参与的省内外规模企业1093家,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技术攻关1355项,集团企业投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3.49亿元,可共享的实习实训设备总值达98.99亿元。从2009年开始,我省开始实行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引导职业院校加强了专业建设,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根据建设“数字湖南”的要求,接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共建共享、应用带动”的思路,建设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的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全省职业院校共建设机构平台161个,上传教学视频20余万个,文章595万余篇,文章浏览数达8140余万次,视频观看数达266万多次。

四是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大职教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门在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鼓励广大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人社部门实施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技能扶贫工程”、“技能就业计划”;农业部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扶贫办实施了“雨露计划”;经信委和国资委实施了在职职工培训。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发挥职业院校在各类职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据统计,全省有577所职业院校参与“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在职职工培训,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此外,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还出台了《湖南省公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湖南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等文件,为我省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部门协作、相互沟通的大职教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我省高职高专学校年招生15.7 万人,在校生49万人,占高等教育的48.8%;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年招生40.32万人,在校生10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9.61%。职业教育规模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已占据半壁江山,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了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力度。2006-2011年,全省中、高等职业院校分别向社会输送了180.6万和63.5万名毕业生,仅2011年就向社会输送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专业技能型急需人才15万多人。同时,各职业院校还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职职工培训等形式,为社会培训2313.97万人次,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进的结果,也是全省职业教育战线同志们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结果,凝结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省职业教育岗位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努力把职业教育发展好,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几年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看,职业教育仍是我省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发展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与推进富民强省和“四化两型”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抓住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实现加快发展。这些机遇主要有:

一是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基本方针,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最近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多次考察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须大力发展。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和人才规划时,把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前不久,周强书记作出批示:“要综合施策,大力开发我省人力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劳动者”。守盛省长也多次强调要重点抓职业教育,把它作为我省今后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

二是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前所未有。“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关键靠人才。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一方面缺乏大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另一方面又缺乏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从全国来看,今年一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对全国101个城市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分析表明,就业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持续增长,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分别为2.19和1.89。从我省来看,矛盾更为突出。一方面,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不高,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我省就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不到8%,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92%。另一方面,技能型人才供求矛盾突出。最近,省经信委对企业用工情况专题调研显示,企业技能型人才用工缺口大,其中焊工、起重工、钳工等人才的供需比为1:10。有的企业将生产一线操作工月工资提高到4000元,但招聘仍然比较困难。我省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大量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湖南,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技术工人供求紧张的矛盾将成为制约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瓶颈。如蓝思科技“十二五”将在湖南新增工厂10多家,员工达到11.4万人;富士康落户长沙和衡阳所需员工也将超过10万人。据初步测算,今后几年,我省工程机械、汽车、电子等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预计将在40万人以上。要破解这个瓶颈,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

三是人民群众接受更好职业教育的愿望前所未有。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接近4000万。“十二五”期间,我省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70多万人,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近400万人。随着“四化两型”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拥有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职业教育,解决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朴实愿望,既是人民群众的企盼,也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促进就业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省出现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重新到职业院校就读和不少高中毕业生放弃二本和三本选择到高职院校就读的现象,充分印证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多样化需求。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从外部来看,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还客观存在。从内部来看,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与“四化两型”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从生源变化趋势来看,未来几年,我省初中毕业生维持在70万人左右,高考报名人数维持在35万人左右,如不加强宏观调控,职业教育招生将有滑坡的可能。各地各部门特别是职教战线的同志们,既要看到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改革和发展,努力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四化两型”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突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思路,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优化内部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从“劳务输出主导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与湖南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围绕这个目标,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大力发展。就是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切实抓好抓落实。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州人民政府要办好已有的高职院校和若干所中职学校,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重点办好一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各行业部门要按照规划办好已有的职业院校。要强化政府统筹,既要统筹高中阶段教育,也要统筹职业培训。近年来,由于生源急剧减少,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进程比较缓慢,造成越来越突出的生源供求矛盾,如不引起重视,普职失衡的问题有可能加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将更加困难。各地要根据生源变化趋势,调整和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布局,按照普职大体相当,中职略高于普高的要求,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同时,要将部门主导的职业培训纳入当地人力资源建设和职业教育总体规划,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现有资源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提高职业培训的整体效益。要突出职业教育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各地各部门在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时,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来考虑。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一线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为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支撑,真正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二是要坚持完善结构。就是要把服务“四化两型”和当地产业升级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办学宗旨,落实到职业教育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要建立产业与职业教育对话协作机制。部分企业反映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难招聘,除了人才短缺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供求信息不对称,造成供求结构性矛盾。必须畅通信息渠道,通过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平台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目前我省产业升级中普遍存在的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表面上看,整合职教资源是职业教育内部的事,实际上与部门、行业和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资源分散,客观上造成职业院校专业集中度不高,人才培养难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要根据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做好整体规划,就全省来讲,到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要调减到400所左右,高职院校原则上不铺新摊子。各地也应有相应规划,特别是要通过行政干预和市场调控双重手段,对一些规模小、条件差的职业院校予以撤并。已建成的长沙职教基地和正在建设的株洲职教科技园是资源整合的范例,各地要结合实际学习借鉴。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从目前来看,我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中高职三产业专业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到了在校生总数的70.2%和69.4%。三产业专业偏多,高端制造业相关专业建设力度不够,是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下一步,要加强专业建设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引导高职院校大力加强高端技能型人才相关专业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技能紧缺型人才相关专业建设,努力形成与我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布局。要加强中高职专业的衔接和沟通,切实解决一些产业领域专业重复设置,少数领域出现人才断层等突出问题。要加强专业群建设,以特色专业为引领,形成与产业链深度对接的专业集群,发挥专业建设的聚集效应。

三是要坚持质量为本。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提高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质量为本,就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产业升级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广大职业院校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目前,我省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还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编制管理的政策规定。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重点来抓。近两年来,教育厅实施的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反响很好,要继续坚持,适当的时候,要扩大到高职专业教师。部门和行业要为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到职业院校任教开辟绿色通道,切实改变职业院校教师来源单一的局面。要完善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巩固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努力形成多元评价机制。要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国内知名、省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在职业教育领域内知名、在行业和产业领域内有影响的品牌专业,打造一批行业和产业需要、社会普遍认同的职业培训品牌。通过品牌学校、品牌专业全面带动职业教育改革,提升全省职业教育整体实力。

四是要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创新办学体制,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要创新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合理调整学校和专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作用,以及相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能作用。比如蓝山县,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有效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地企业输送了大量适用技术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要创新职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方式,逐步实行“知识+技能”的考试办法。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范围,特别是扩大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紧缺型人才相关专业自主招生规模,积极探索有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继续学习的途径和办法。同时,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和专业硕士培养的制度,开展四年制高职试点。要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尽快出台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切实解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水平较低,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就业准入,切实落实“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就业政策,鼓励支持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同开展项目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形成校企共赢、共生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保障措施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是单个部门或单个领域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和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完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省政府正在研究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的具体办法。今后几年,我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各地要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支出与当地财政经常性支出和教育经费支出同步增长,职业教育项目配套经费要全部落实到位。现在,有的地方负责同志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产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职业教育就不需要办了或者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了。作为领导这是没有战略眼光的。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有发达的职业教育作为支撑。即使现在,职业教育仍然是它们重要的发展战略。我们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期阶段,经济要发展,产业要升级,更需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除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外,还要建立健全多渠道职业教育投入机制,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发展职业教育。

二是要切实落实国家和省里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制定了不少,但落实情况不是很好。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上半年对全省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从督查的情况来看,政策落实不理想。如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全省有7个市州、52个县市区未达到这个标准;有5个市州、34个县市区没有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有部分地方公办职业院校的人员经费没有足额拨付到位;有的县职教中心统筹力度不大,没有实质性运转起来。抓政策落实,不是喊喊口号、做做表面文章,而要结合本地实际,将各项政策细化、具体化,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督导评估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县级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十二五”期间,省政府要完成对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其结果将作为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下一步,要研究制定市州职业教育工作评价办法,督促市州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在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下,市州要继续担负起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责任,在发展市本级职业教育的同时,推动所属县市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我国传统教育影响较深,在湖南表现得更突出。读书做官、当白领仍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追求,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社会认同度还不高。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张旗鼓地表彰高技能人才典型、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新风尚,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关心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形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十二五”是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开创我省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四化两型”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阅读: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点地图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168号
湘教QS1-200504-000001 湘ICP备09005173号-2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11 - hned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